這本書有夠硬,有夠難讀。
一邊覺得阿是乾貨,又一邊覺得可是我讀不下去。
可以的話建議先列出「自己現在生活中想要進行高難度對話的人和對話內容」再來閱讀這本書。
不然會被這本書的龐雜架構弄得頭昏腦脹。

 

以下是我的筆記:


 
1. 了解對方故事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好奇心。
1. 不要問: 「他們會什麼認定是那樣?」而應該自問: 「他們掌握了哪些我不知道的資訊?」。
2. 不要問: 「他們怎麼這麼不講道理?」,應該問: 「他們是怎麼看待整件事情的?或許有他們的道理?」
3. 武斷會妨礙雙方溝通,好奇才能促進彼此的了解。
 
2. 包容對方的故事,採用「同時立場」,同時接受雙方的故事。
1. 最好的問題並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既然已經互相了解了,那麼,有什麼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呢?
2. 了解對方的故事不代表必須認同對方,也不需要放棄自已的故事。
3. 同時,願意了解對方的觀點並不會減損你執行自己決定的能力。
4. 更明白地說,自己的決定才是最後的決定。
5. 「我知道我可能會後悔做出這個決定,但同時我還是決定分手。」
 
3. 對話的兩種關鍵錯誤。
1. 以為了解對方的意圖。(我們總往最壞的方向想、指控對方不懷好意會引起防衛心態、想多了就會成真)
2. 以為只要自己是好意,就不會造成對對方的負面的衝擊。
 
4.  對話的兩種關鍵錯誤。
1. 解法:  將「對方的意圖」和「對自己造成的衝擊」分開來。我們經常會把「我很難過」自動連結到「你故意要讓我難過」。此時,問自己三個問題:
    1. 行為: 對方實際上說了或做了什麼? 
    2. 衝擊: 對自己造成什麼衝擊? 
    3. 假設: 根據這樣的衝擊,我針對他人的意圖做了什麼假設?。
可以利用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作為高難度對話的開始。 
先說出對方的行為、告訴對方那樣的行為對你的衝擊、然後解釋你的臆測。
請謹慎: 此時你只是在檢驗自己的假設,但還不能確定自已的假設就是事實。
「你在那麼一大群朋友面前這麼說,我覺得好尷尬。那時我在想,你是不是故意要讓我出糗或讓我難過? 其實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要那麼說,但當時我真的是這麼想的。」
我很驚訝你這麼說,這不太像是你的風格。」
2. 避免第二種錯誤: 傾聽對方的感受,並反省自己的意圖。
    1. 傾聽隱藏在指控背後的感受。(對方認為我們不懷好意+對方因此感到沮喪難過或尷尬)
    2. 以開放的心胸反省自己複雜的意圖
 
5. 探究原因時,該問的問題。
1. 我們個別做了什麼或忽略什麼,讓我們陷入了這樣的困境?
2. 我們現在辨識出了這一個原因系統,以後可以怎麼改?未來又該怎麼做?
 
6. 高難度對話威脅我們的自我認知。
1. 自我認知脆弱的最大原因就是「兩極化思維」: 認為自己不是勝任就是無能;不是好人就是壞人;不是值得愛就是不值得被愛。
2. 如果我們用兩極化的思維來處理與自己有關的負面資訊,則我們只剩兩種選項:
1. 全盤否認與自我形象不符的負面資訊,
2. 或照單全收這些負面資訊,並將它擴大到有害的程度。
3. 確立自我認知的方式:
1. 熟悉自我認知議題:
1. 了解什麼會威脅到你的自我認知?
2. 對你有什麼意義?
3. 如果所擔心的事發生了,你會有什麼感覺?
2. 讓你的自我認知更多元: 接受同時立場
 
7. 如何讓自己在高難度對話中保持平衡:
1. 不要想控制對方的反應
2. 準備好因應對方的反應: 對方會哭嗎?會生氣不說話嗎?會假裝沒事嗎?還是會攻擊你?接著思考,對方這些反應會不會牽涉到你的自我認知
3. 想像未來的展望: 三十年後的你會如何看待此刻的生命階段: 你會如何評價你現在的做法? 你會從這個經驗中學到什麼教訓?
4. 對話中你可以要求暫停: 「我很驚訝你對這件事的反應是這樣,我需要一點時間想想你說的話。」
 
8. 切記,我們無法改變別人。
    如果能的話,我們只要說: 「這是你該多愛我一點的原因。」然後對方就會說: 「知道了,我會多愛你一點。」

9. 如果你預期對話會遇到困難的話,請謹記以下三個目的:
1. 了解對方的故事
2. 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感受
3. 一同解決問題。
 
10. 對話的開場白:
1. 從中立的故事出發。
2. (X: 你在主管面前說的話讓我很生氣。
     O: 我想跟你談談今天早上開會的事。我很氣你說的一些話,想要跟你說我不爽的原因,同時也想聽聽你對當時狀況的看法。) 
 
11. 傳遞壞消息的開場:
1. 一開始就把壞消息說出來,不要嘗試引誘對方先猜測你的意思。
2. 如果你的意思是「我想分手」,就不要問對方「你對我們的關係有什麼看法?」
3. 如果你已經知道你想要的是分手,就不用花兩個小時去談你在這段戀情中遇到的問題了。
 
12. 提出要求時的開場:
1. 不要像是在發命令,而是邀請對方研究一下
2. 「X:我認為我應該要加薪。
       O: 我希望討論一下,給我加薪是不是合理。從我掌握的資訊來看,我認為我應該要加薪(接著說明理由)。不曉得你認為如何?」
 
13. 不要把想說的話包裝成問題說出來:
1. 小時候坐車的時候,大概每個人都曾不耐煩地問過: 「我們到了沒?」其實你知道還沒到,而你的父母也知道你知道,所以就用同樣不耐煩的口吻回答說: 「還沒啦」而你真正的意思是「我覺得好無聊」或「真希望已經到了」或「這段路真是太長了」。
2. 其他例子: 「你就這樣讓冰箱的門開著?」(你想說的是「請把冰箱的門關上」或「你讓冰箱的門這麼開著,我覺得很不舒服」)
3. 「關心我一下都不行嗎」(你想說的是「我覺得被冷落了」或「我希望你多關心我一點」)
4. 「你一定要把車開這麼快嗎?」(你想說的是「我覺得好緊張」或「每次我覺得事情控制不住的時候,就很緊張。」
5. 為什麼要直接說呢? 因為對方不一定聽得懂你隱藏在背後的感受或要求,他只會注意到你的諷刺和攻擊。
 
14. 協助對方了解:「請讓我確認一下我有沒有說清楚,可不可以麻煩你重複一下到目前為止你聽到我說了些什麼?」

15. 高難度對話檢查表
1. 弄清楚事實:
1. 自己的故事是如何形成的(資訊、過去的經驗、規則)?對方的故事是什麼?
2. 了解情緒: 探索自己的情緒足跡,以及自己經歷過的複雜情緒。
3. 鞏固自己的自我認知: 自己對自己最在意的是什麼? 必須接受什麼才能更加鞏固自己的自我認知?
2. 確認自己的目的,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提出議題。
1. 目的: 希望透過這次談話達到什麼目的? 將自己的立場轉變到學習、分享以及解決問題。
2. 決定: 這是解決問題並達成目的的最好方法嗎? 能不能透過改變屬於自己的原因來影響問題? 如果決定不提出來,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自己放下?
3. 從中立的故事開始:
1. 將問題描述成雙方故事之間的差異,雙方的觀點都值得討論。
2. 分享自己的目的。
4. 探討對方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
1. 仔細聆聽,以便了解對方對整個情況的觀點。改述對方說的話,以便確認自己是不是都懂了。
2. 分享自己的觀點、過去的經驗、意圖、感受。
3. 重組: 不要讓對話偏離主題。把真相重組成觀點、把指責重組成探究原因、把控訴重組成感受。
5. 解決問題: 
1. 創造可以滿足雙方重要考量及利益的可行方案。
2. 尋找理想狀況的標準。
3. 記住相互體諒的準則: 一方永遠要讓步的關係很難持久。
 
16. 在做決定時,最好能分清楚自己是在做下列哪一類事情:
1. 命令: 我決定,然後告訴你我的決定。
2. 問意見: 我問你有什麼意見,然後我決定了之後再告訴你。
3. 尋求雙方共識或協商溝通: 我們一起決定。
4. 授權: 你決定。
 
17. 你沒有辦法改變他人。當你終於放棄自己有能力改變別人的念頭時,其實是放棄了自己從來沒有真正擁有過的東西--控制力。如果對方不願意去想他們怎麼樣造成了問題,或是不願意為自己行為造成的影響負責,你是不可能強迫他的。你所能做的只是好好的看看自己,敞開心胸,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改變自己的行為,並誠實面對自己覺得重要的事。
 
 

 

前面說了這麼多的技巧,但事實是,我們真的無法改變他人。就只是這樣。

arrow
arrow

    ha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