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6/5/7 PM 7:30
地點: 國家戲劇院
備註: 某些地方罵聲一片,但我還是好喜歡好喜歡。


在約莫兩年前就把原聲帶聽過一輪。然後好幾輪。
最一開始覺得歌還好的,後來喜歡上歌詞,然後愛上了所有的歌。
只是沒有歌詞,某些咬字我怎麼聽也聽不出。

後來梁祝重演,一月恨嫁後買票,
然後卡了某件事,想著也只能賣掉了於是賣掉,
然後心裡掙扎掙扎,事前就看過一些人說看不懂不好懂我掙扎,
(但後來想著我都聽了原聲帶這麼久再看不懂就當作看演唱會好了。)
(而且我也好想知道那些我聽不懂的到底是什麼,到底為什麼歌會是這樣。)
在前兩天重新徵票,然後就買了一樓三排中間。
一樓三排實在是近了些,前面幾場我根本是在看著誰的臉。注意一舉一動,看不到大舉大動。

真的是一種看演、唱、會的姿態。
阿阿阿阿阿演員除了那個誰和那個誰之外其他都好帥。
一舖清唱也很棒,搭配的合聲和出現的位置都很棒。
除了綠色圍裙讓我一直想到海尼根酒促小姐。
但或許也是因為近了,這次我終於看見大舞台上演員的細緻表情,比如不斷眨眼。
然後所有的音樂和場面調度我也都很喜歡,是個每一幕都可以成為劇照的那種。
下面細說歌和戲。

 


一、求學受阻<為什麼不能與父母談生命的意義只能談生活的意義>
           我喜歡這個開場。
           一心想念藝術學院結果在噩夢裡反而要追求自己捍衛自己不想念的麻煩理工學院。
           過去看歌詞時我總覺得有某種不可逆,
           比如上學選科不就是挑對象,小孩上學不又是一次孩子當父母的開始。
           輪迴與悲劇。
二、初遇
三、安靜
          看著這段就會想起以前喜歡安靜的男孩時,那時候我也有十萬個為什麼。
          然後才發現阿原來這樣會讓別人覺得那時候的我怪怪的阿。
          但喜歡誰不就是有十萬個為什麼嗎。
          雖然我現在經常陷入想著到一百個為什麼但又不想知道太多。多了就喜歡不了了。
四、入學式<自畫像>
          原來平凡裡的一張白紙是這樣的。
          喜歡王肇陽唱這首歌的純樸無辜感。
          知道我是誰也是課題。
          (雖然我最後還是不知道戲裡的我是誰是什麼誰,我也不知道我是誰)
五、靜物畫<為什麼我好想告訴他我是誰>
          一樣是暗戀人暗戀到一個不行。
          看了解析後發現有些什麼我沒能看出來。
          然後一起遇見鯨魚為什麼要是鯨魚我也依舊不很確切懂。
六、放大
七、孿生兒
          如果我有一個雙胞胎弟弟,他和我長得一模一樣個性一模一樣,你會愛他嗎?
八、明暗對比<暗戀>
          戲裡我喜歡的歌詞前三名。層層疊疊層遞都好喜歡。喜歡到心碎都有畫面。
          只是「這是一幅不會被看透的畫」這裡我還沒參透。
九、藝術學院<平凡>
       才知道原來白紙是這樣的。
       但我還是不懂為什麼不是在地下道而是高速公路上。
十、日常生活場景<跟自己談戀愛>
          進了劇場看字幕後我才終於知道這首歌在唱些什麼。
          原來是六個字,和自己談戀愛。
          我也都在和自己談戀愛。不求人談戀愛。
          只是被觸及到議題後還沒能思考什麼,好像也淡淡的過去了。
十一、一個人
十二、浪漫主義<圍裙>
             聽歌時我好喜歡這首歌,遊走在性別邊緣,我好喜歡。
             想著大抵人生中喜歡男生女生有所掙扎的人都會喜歡。
十三、鏡子
十四、原真性<我是一顆老鼠屎>
             看了戲到現在我也還是不知道原真性是什麼。  
             每次戲裡講到術語時我都不知道到底是什麼。
             每到這種時候我都極度仰賴字幕。但看了字幕也不知道那什麼就是了。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時,我想著林奕華的戲果然不是拿來看戲用的,是拿來思考用的。
十五、風景<十八相送><十五分鐘成名史---馬文才三部曲>
             我真的很弱,以前聽歌時我只想著阿是馬文才阿,
             不知道他會是個什麼樣的角色。不知道誰會演他。(並且某些唱腔我好愛)
             結果馬文才是資本主義的象徵,媽阿,這個比喻好強。
             雖然我之前聽歌時都沒能聽懂這歌的歌詞到底在唱些什麼。
             然後戲演到這裡我也真的都沒想到馬文才。
             Hype。
十六、父親的自畫像<梁山伯嗆聲祝英台>
             愛慕梁山伯的祝英台如果比梁山伯還要紅了,那梁山伯要如何自處?
十七、面對現實<為什麼我不能告訴你我是誰>
十八、訪師<十八相送二>
十九、無常<自畫像二>
             時一修一上台畫面都老了,像是個實力很好的唱將引退演唱會。
             但也的確是很多年的以後。
             在林奕華的戲裡似乎會出現老師學生。三國是,這裡也是。紅樓的學堂不知道算不算。
             每次我都試圖想理解倒底林奕華的老師學生想表達的是什麼,
             但我總還是看不清。
             我真的好需要老師學生關係的一點解析和不同想像。
             我是願意看解析的。
二十、化蝶<你有在美術館哭過嗎?>
              到梁山伯到美術館時,我終於懂了。
              在我過去聽歌的想像中,我以為會是兩個人分別逛著美術館,然後在不同的地方同樣的心境歌唱。
              結果是那樣的、想是與鬼魂對話一般。
              但梁山伯也終於懂些什麼了吧。
              留不住的才會記得住。對阿這樣的。
              這一段總讓我想起紅樓夢的最後,兩兩對話,每一句都那麼深入人心。
              雖然回神過來好像是討論同樣的東西。
          <為藝術犧牲>
              喜歡最後的大家合唱。和樂融融。
              喜歡開頭的開心好像真的可以為藝術犧牲,然後是不得不為了犧牲的吶喊。

 

到了最後還是很多不懂,但秉持著對演員和場面和音樂的喜歡,我是會願意二刷再看一次的。
歡迎重演。

 

後來在很多地方看到了分手聲、罵聲一片,但我還是很喜歡。
很多人說整場戲就是自溺,那我想我或許也還在自溺的年紀,或者我現在生存的地方就是自溺的地方。
我還喜歡小情小愛,我覺得那樣也沒什麼不對,把某個東西講清楚也沒什麼不好。
換句話說,換十句話說,把某個很重要的東西反覆說過也沒什麼不對。
反正我搞不好哪天把自己所有記錄下的文字翻過後會發現我從頭到尾是在講同一個東西。
只是我還看不清而已。

 

我也還是很喜歡,演出後第二天星期日又到了國家戲劇院,
裡面演出,我在外面誠品看著who is afraid of林奕華,
看著解析,突然就好想再看一次,好惆悵自己沒買票,想著欸在幾公尺外就是我很想念的,
那時候我想起來以後作文我一定會說我想要一件隱形斗篷或任意門,最好兩個都有。
欸我自溺了嗎。

 


20160511
關於看得懂看不懂,林奕華的臉書似乎說明了些什麼。
  「看戲的兩種觀照記:預期看見的自己 vs 遇見陌生的自己。
     看戲,為什麼會「看不懂」?
   「懂」,是不是經常被應用在一種己知經驗的再肯定?
     我們説「懂」,是不是因為這種肯定,來自對外部世界某些既有價值的認同?
   「懂」是通過對外的適應,多過對內的發現? 
     例如,為何我們會認為「懂別人」比「懂自己」來得容易,什至逼切?
     因為可以通過看一個人來「懂」他,「懂」自己呢?自己,怎麼看?
     自己,很難「懂」,因為我們總以預期看見某個自己的目光來看自己。
     如同那些我們喜歡看,想看,愛看的「戲」。
     那些戲都是我們的鏡子,照見我們喜歡看,想看,愛看的「自己」。
     但這些鏡子能幫助我們照見內在的自己嗎?
     ......
     戲作為鏡子,如是也分成兩條道路:
     你選擇在看的過程中有預設期望的「預見」,還是放開懷抱的「遇見」?」

 

arrow
arrow

    ha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