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6/1- 6/14
地點: 在家。
備註: 列點呈現,輕鬆愉快。
先說在台灣疫情從來沒這麼嚴重的情況下,
我對於還能接觸到表演藝術是充滿感激的。
好像可以因此在空洞空白的WFH日子裡回想起歌舞昇平的平凡日子是長什麼樣子的。
(就先別提我本來打算五月底到六月中連續上台北看戲看金穗的)
對我而言,這全部加起來的驚喜可以分成好幾個層次。
1. 得知將會有一場大型驚喜的驚喜
2. 得知會有哪些藝術家參與的驚喜
3. 藝術家更詳細的意圖被公布的驚喜(對我來說就是看所有報名的GOOGLE表單然後看陳述和表單的欄位設計猜測藝術家是什麼意圖)
4. 預約的藝術家明確傳達意圖的驚喜
5. 和預約的藝術家實際進行驚喜的當下
6. 收到預約的藝術家寄來的種種的當下、拆封包裹/打開email的驚喜
7. 上網偷看別人的心得、覺得阿原來別人是這樣的驚喜阿的和我猜測的不同呢的驚喜
456會因為藝術家的呈現形式而有所不同,但終究是在空白的日子裡有了期待。
也因為預約的藝術家不同有了阿原來我在這樣的日子裡還能和人這樣連結阿的體驗的快樂。
我選擇藝術家的標準是這樣的。
是我有喜歡的人 (這個層面超廣,大概是我看過這個人的作品然後有記起來名字的都算)
+ 我猜測他的意圖會是我喜歡的形式 (這個超個人)
- 我的電腦設備無法支援 (要用電腦的視訊我真的不行,洪千涵 a.k.a. 河畔催眠公主在此敗陣)
- 我搶不到票的 (歹查某那種)
- 不會影響到我睡眠時間的 (畢竟第一波開賣的日子我過著十點半準備就寢六點起床的老人生活)
- 我怎樣都無法猜測的 (驚喜/驚嚇只有一線之隔阿...)
以下是我對我預約的藝術家們的告白(咦)
以下有驚喜雷
「我們一同召喚了一個場景,一起去到了一個現在不能去的地方;一起在疫情之下,有了一個小小的旅行和五分鐘的共同回憶」
首先是我真的太太太太喜歡陳弘洋子的驚喜的概念了。
比我原本想像的再驚喜/再細緻許多。
把驚喜的層次拆開,大概有幾種
1. 藝術家依據觀眾的星盤寫一份兩頁的劇本。
2. 藝術家和觀眾在線上進行一個五分鐘的讀劇。
3. 藝術家依觀眾要求寄送文本的創作緣由。
而我內心的OS的層次是這樣的
1. (看劇本前) 喔喔喔是劇本,我好喜歡文字。這種專屬於我的文字我最喜歡了。
(看劇本後) 這個劇本人物設定也太強,裡面那個OO的台詞根本就是我人生中的潛台詞。
只是裡面那個OO有男朋友而且可以出國而我不行。
2. (讀劇的前三十秒) 欸藝術家也太準時發起通話了欸欸欸我的設備為什麼怪怪的沒有聲音
(讀劇後面的秒數) 我好想截圖但是又要看劇本又要對話又要截圖真的好難。
總之是一眨眼就結束了。但即使慌亂但這就是我的五分鐘的和藝術家和那些角色們的共有回憶。
3. (看完創作緣由) 欸劇場人這麼多才多藝真的可以嗎##
這個創作緣由根本是迷你版的星盤解析,而且是準的那種。
總之我超級喜歡。雖然藝術家說文本不要外傳但我真的好想看別人的本嗚嗚
「14:55的時候,我們在_________街道上見,好嗎?」
「希望它可以在這段哪兒都不了的日子時間中,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然後是鄭烜勛的小人物探險隊。
一樣拆開驚喜的層次。
1. 和藝術家視訊十分鐘,藝術家會在此時嘗試了解觀眾的疫情生活。
2. 藝術家依據他的了解為觀眾設計並製作一個小小的手作,同時觀眾會收到設計稿。
3. 藝術家寄出、觀眾準備收包裹。
認真說起來這是我這幾個預約的藝術家裡我在事前最緊張的一個。
「那個視訊如果尷尬要怎麼辦啊啊啊」是這樣的心裡吶喊。
也是因為這個視訊讓我猶豫很久到底要不要預約這一場。
1. (視訊發生時)
我:
(腦袋空白、想到什麼說什麼_
(請原諒我是個WFH一個禮拜沒什麼和真人對話的人_
(視訊結束後)
還好沒有很尷尬。
(搞不好藝術家覺得我這場很尷尬_但後來藝術家說這場是心理醫生的裡設定所以應該還好
2. (拿到設計稿的時候)
阿原來這就是溝通上的落差阿。
原來在這個十分鐘的視訊過程裡對方是抓到這樣的重點阿。
但我總之也是沒把我喜歡的_______的樣貌描述的足夠仔細。
但我還是滿期待的。
3. (拆開包裹的時候)
阿好精緻。好小。就像在博物館參觀時會看到縮小型的公園綠地建築物的縮小模型。
然後我想到在我還可以隨便去博物館的日子裡我總會在縮小的模型前看個十分鐘看著那些工法的那時候的生活。
也是喜歡。
喜歡縮小的事物、喜歡獨一無二、喜歡手作、也喜歡作品中透露出來的對未來日子的盼望。
好想要那樣的未來快點來啊。
「小小的白雲 載著你 去許多地方 在大雨之中」
還有一個我還沒驚喜完(?)
但總之我花了幾乎一整天的時間書寫與嘗試文字間的各種組合。
雖然第二天面對沒完成的工作我心裡想說我到底昨天為什麼可以這麼玩日愒歲。
其他想到在補。
20210620 補一下和合線上分享的我有共鳴的部分
計畫概念
*思考現場展演的不同機制與型態
*拓展「快遞」概念從實體商品-體驗服務一藝術文化經驗
*快遞常常只能知道「大致的時間」參與現場展演「明確時間」
*心理機制受時間而非物理空間轉移
*驚喜、期待、等待(不耐)亦成為藝術經驗的一部分
*今日已有的人-人多媒介互動與連結
「驚喜」執行考量
NT·300的價值>>如果以後變成疫情變成常態。線上版的展演要比現在實體的便宜或者還要貴?
>>和合這次並沒有收費,300元全部給藝術家。那之後呢。
著作權,線上影像的錄音錄影>>觀眾如果錄下和藝術家的互動過程,放在網路上是否也有著作權問題。
親密一對一展演(且無第三方)間可能延伸的問題>>牽涉到性、藝術家裸體、牽涉到身體的部分。
防疫規範下可能的策略與變化>>如果中間封城了。
對驚喜時間的控制與預期>>每個人的心理時間不同。有沒有可能突然接到一通電話突然就開始一個驚喜。
公領域和私領域的混融。
這次的驚喜小分類
1·與觀眾共創並將成果交付(音樂、模型、手造書籍、繪畫、劇本、照片)
2·提供經驗與交流(閱讀經驗、音樂知識、靈異故事)
3·神秘、宗教經驗之體驗(塔羅占卜、星座預測、催眠、錦囊妙計)
4·重新思考物理距離(GPS定位、GoogleMap旅遊)
5·現場表演的另一種體驗形式(聲音按摩、美妝魔法、影像表演)
↑↑↑↑↑↑仔細一看會引起我興趣的都是某幾種XD